? ? ? ?3月27日,中國科學院人機智能協同系統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光林老師受我系張明明老師的邀請,在騰訊會議平臺上開展了線上講座。
? ? ? ? 基于神經機器接口技術的人機交互是實現生機電一體化機器人系統智能控制的核心,運動功能康復和輔助系統是生機電一體化機器人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而利用神經接口技術獲取人體活動信息是實現行為與運動意圖精確識別的關鍵。目前,利用各種柔性傳感技術精準獲取神經肌肉活動的生理信息,來實現運動意圖精確識別是人機智能交互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次報告匯報了該課題組在柔性傳感檢測技術及應用方面的一些初步研究進展。
? ? ? ?當前,人機交互已經是當然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包括手機,電腦的使用等等。交互包括物理交互,語音交互,智能交互等。“智能交互”是要求自然,精準,安全的一種交互。基于神經接口的人機交互系統是智能交互的一個重要實例,即采集腦電信號,外周神經信號或者是肌電信號來解碼人的意圖,實現人機交互。
? ? ? ?但是這也存在問題。首先,這種系統缺乏力反饋,將極大地限制人機交互的發展。為了促進人機交互發展,李教授團隊選取了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利用骨骼肌肉信號來嘗試構建一個更好的人機交互系統。這種思想旨在探究肌肉,血液,神經三者之間的耦合關系來提升魯棒性;研究生理電信號,包括研究EMG信號,以此來改進假肢;改進傳感電極,用對皮膚友好的,不受導電膏限制的織物電極,來成功采到各種生理信號。
? ? ? ?近期,柔性電極一改傳統金屬電極的形狀,以其柔軟性,低電阻的特性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青睞。但是這些研究也存在困難,自于“人”的挑戰,部分用戶很難長時間穩定的輸出信息,同時,也存在著來自“機”的挑戰,即有決策的算法,以及魯棒性差的問題。相信如果克服這些困難,自然、精準、安全的人機交互時代會指日可待。
文字:祁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