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獎勵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激勵他們鼓足干勁,繼續攀登科學的珠穆朗瑪峰。其中,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蔣興宇講席教授獲此殊榮。
我系蔣興宇教授獲獎
獲獎理由:
肯定他在生物材料與器件研究開發方面的成績,支持他研究“分子積木”對抗耐藥細菌。
深圳地區共兩人獲獎,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其中,我系蔣興宇教授榮獲了前沿交叉領域的獎項。蔣興宇教授200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2018年開始任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流控芯片和納米生物醫學。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席教授蔣興宇獲騰訊首屆“科學探索獎”
蔣興宇教授,1999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2004年于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師從美國兩院院士George Whitesides教授。2005年開始任職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2018 年開始任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蔣興宇2010年獲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獲中組部拔尖青年、201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019年獲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發表論文200多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流控芯片和納米生物醫學。任Nanoscale(影響因子7.3)副主編。
關于騰訊首屆“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14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獎項。
“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表示,2019年首屆“科學探索獎”總共收到了1335人的有效申報材料,申報人經過初篩、初審、復審以及終審答辯四輪評審,最終評選產生50位獲獎人,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
按學科領域分,數學物理學獲獎者5人、生命科學6人、天文和地學5人、化學新材料6人、信息電子6人、能源環保6人、先進制造5人、交通建筑5人、前沿交叉6人。
評獎“科學家說了算”
為最大程度保障獎項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2019年“科學探索獎”的評審工作共有350多位各領域的專家參與,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百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充分踐行“科學家說了算”的原則。
“作為一個社會公益性獎項,‘科學探索獎’的各項方案正逐步完善。我們將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確保獎項合法合規、公正有序。鼓勵青年人心無旁騖的去探索。”“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表示。
同等條件更年輕者勝
2019年度“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26個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為了選拔和激勵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經過評審委員會決定,在獎項評審中采用“新星機制”——在同等申報條件下,年紀更輕者勝出。最終50位獲獎人中,35歲及以下獲獎人有9位,比例接近20%,充分體現了該獎項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初衷。
“這個獎的設立,騰訊沒有任何商業訴求,只為推動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發展。”騰訊基金會表示,為了能夠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學探索之中,騰訊基金會先期為“科學探索獎”投入的10億元人民幣將采用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不求商業回報。
同時,“科學探索獎”還將努力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叉學科交流平臺,組織各種科普活動。獲獎人還將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受資助期間,還將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
據悉,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于11月2日在北京舉行。騰訊基金會將長期運營“科學探索獎”,今后每年“科學探索獎”將評出50位獲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