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吳長鋒課題組成功開發了一系列高亮度聚合物點熒光探針,通過熒光探針功能化和擴展成像技術,在普通熒光顯微鏡上可以觀察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分辨率高達30 nm。相關成果發表在材料領域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超分辨光學成像因其能夠提供低于衍射極限的分辨率而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當前超分辨技術主要分為兩類:基于激發光調制的超分辨成像和基于單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擴展顯微成像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思路:通過將樣本膨脹擴大,使得原本在衍射極限范圍內的相鄰分子由于距離變大而變得清晰可辨。該方法不依賴于復雜的成像系統,用普通共聚焦顯微鏡可以獲得納米級分辨率,但樣本擴展過程中由化學猝滅及密度稀釋導致的熒光亮度衰減是該方法進一步發展的難題。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開發了適用多色擴展顯微成像的聚合物點熒光探針。相比于商用的熒光染料,聚合物點的熒光標記亮度可以提高6倍。由于聚合物點的高亮度標記,細胞骨架微管蛋白的三維空間構象、網格蛋白有被小泡以及神經元突觸結構等,都能夠在普通熒光顯微鏡上解析出來(圖1a-c)。課題組進一步將聚合物點探針、擴展成像技術、和光學漲落超分辨技術結合起來,在普通寬場顯微鏡上實現了約30 nm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更加真實地還原出微管蛋白尺寸以及線粒體中空膜結構等細節信息(圖1d-j)。這些發現展示了高亮度聚合物點在生物光學成像的應用潛力。
圖1 三維超分辨擴展-光學漲落聯合成像解析亞細胞精細結構
? ? 擴展顯微成像的樣本標記過程步驟繁瑣、重復耗時。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博士后劉志賀開發了全自動細胞免疫熒光標記系統(如圖2),可以代替人工,自動完成免疫熒光標記實驗。
圖2 全自動細胞免疫熒光標記平臺
南方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潔為本文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為該論文的通訊單位。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資助項目等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7854
供稿:生物醫學工程系
文字:劉潔
圖片:劉潔
通訊員:肖然
編輯:勞湘雯